东方网4月29日消息:因为担心会在学校和医院里接触到“非典”病人,这几天一些家长开始给自己的孩子“放起了假”,有些咳嗽感冒的也不敢去医院就诊。这些爸妈的行为有必要吗?昨天,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桂永浩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市民:有学不上、有病不看,违背了科学,对待“非典”不要因噎废食。
记者这几天在一些托儿所、幼儿园和小学采访时发现,相比往日许多教室显得空荡了不少,有的班级中缺席幼儿竟达一半。经老师逐个打电话询问获悉,原来缺席的孩子大都因为“恐非”而躲在了家里。在一些开设有儿科门诊的综合性医院,往日繁忙的门诊景象已经数日看不见了,门诊室里只有很少的病孩。一位门诊医生告诉记者,因为怕传染,许多家长不敢带孩子来看病,只要不发烧,有些感冒咳嗽的都自己买药服用。
“这些做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如此举止实在有悖科学”,儿科医院院长桂永浩颇为担忧地告诉记者。他认为,儿童作为易感人群,多注意预防是应该的,但为此耽误了教育和正常诊治的后果也无法计量。“以气管炎为例,耽误治疗的后果很可能是转变为肺炎,如果说成人的病情变化以天来计算,那么病儿则是以小时而计。”
桂医生认为,对于托儿所、幼儿园和小学来说,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,家长尽可放心:教室通风,有液体洗手液,午睡被子多晒太阳,学生人手一块毛巾,注意随气候变化,适时添加衣服。他建议学校可以在近期多给孩子“减负”,让孩子多休息,多些户外运动。
“至于医院,科学地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”。桂医生表示,现在所有的医院都将发热门诊作了隔离性设置,像儿科医院普通门诊在枫林路,而发热门诊设在清真路上,分门进出,消毒相当严格。
|